成为吸毒者的发展过程 在成为吸毒者的过程中,毒瘾者的诱惑起到极大的作用。这些毒瘾者给毫无经历的人传授毒品知识、使用方法、毒品的购买途径和身心体验,诱发未知者的好奇心和尝试动机。 通过对2334人的调查,90%的吸毒者是在自己身边毒瘾者的影响下迈开吸毒的第一步,主要动机是产生了一种体验欲望。相当一些人在尝试前存在一些个人烦恼、生活困境、精神发生崩溃的情况,如家庭内纠纷占24.1%,失业困惑为32.4%,精神苦恼32.4%(其中包含伤病折磨12.2%)。在12.8%的离家出走人中,女性比例为22.4%,约占全部女性吸毒…

2012年9月27日 0条评论 3961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毒品的概念毒品是指受国际和国内禁毒立法管制的、被非法生产加工贩运和滥用的、连续使用后产生依赖性并可造成人体机能损害的天然或合成物质。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毒品作不同的解释:化学家认为“毒品”是一种“由其化学特性改变现存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物质”。所强调的是其中的化学成分能够影响人的肉体和精神。 医学家认为“毒品”只不过是指可使使用者产生依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吸毒实际上是一种“药物滥用”行为。 法学家认为“毒品”的实质不在于“药品”,而在于“非法使用”,只有经法律明文规定禁止非法使用的药品,才属于“毒品”。 19…

2012年9月26日 0条评论 8632点热度 1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按照公安部《对吸食、注射毒品人员成瘾标准界定》的规定,凡查获吸食、注射毒品者,应进行毒瘾司法鉴定和吸毒违法行为的认定,这两个步骤的首位要素是对涉毒人员的尿液毒品物质进行检测。对吸食、注射海洛因者主要是检测尿吗啡含量。为保证检测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必须了解海洛因在体内代谢后,以吗啡形式随尿排出的动态变化过程,这对于毒检人员和办案民警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放免法研究吸食、注射海洛因人员在停止使用毒品后,尿吗啡含量自然递减的一般规律,为办案民警对查获的吸食、注射海洛因人员适时进行尿检和讯问取证,提供尿吗啡生物代谢…

2012年9月25日 0条评论 12107点热度 9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酒精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与酒精起相互作用的药物极为广泛,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1.巴比妥类两种药合用时表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酒精和苯巴比妥单独应用时的致死血浓度分别为500~800mg%及10~29mg%。而两者共同使用时,在人体血中酒精浓度100mg%伴同血中巴比妥浓度0.5mg%时即可致死亡。 2.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定是常用的催眠药,它能增加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酒精还能增加这类药物的吸收,使它们的血浓度升高。 3.三环抗抑郁药对酒精的药效有增强作用,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明显的抑制和引起低温性昏迷。酒精对…

2012年9月24日 0条评论 6931点热度 4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毒品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吸食毒品剂量过大或用吸毒时间过长引起的对人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个人身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麻醉性毒品和精神性毒品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在性质和程度上都较严重。 毒品滥用所引起的人体毒性反应分急性和慢性毒性过程,前者主要是由于所滥用的毒品剂量超过个体所能承受的能力而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后者是长期持续吸毒导致毒品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慢性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的急、慢性过程是相对而言,有时并无明确界线。毒品滥用者在滥用毒品期间或停止用药后的一段时间内,人体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毒性反应…

2012年9月23日 0条评论 5957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在实际工作中,强制隔离戒毒矫治工作的运行状况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出基本结论:一是戒毒人员的生理、心理、行为、社会功能等的改善状况。因为戒毒人员这几个方面的改善状况直接体现了戒毒人员对毒品防御能力的提高和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教育矫治工作的成效:二是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教育等矫治工作的开展情况。管理工作是否严格规范,教育工作内容是否合理,措施是否科学,操作是否规范等,都直接关系到戒毒工作的效果。因此,诊断评估的内容架构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治工作评估,二是戒毒人员的改善评估。前者另文再述。这里着重谈谈戒毒人员…

2012年9月22日 0条评论 5739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