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安非他明成瘾者成瘾行为特征定性研究

2015年5月5日 363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摘要 目的:了解甲基安非他明成瘾过程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与规律。

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草拟定性访谈提纲,对某市12例以甲基安非他明为主要滥用物质的吸毒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

结果:受访者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在22岁-50岁之间;初次使用甲基安非他明的年龄在16岁-46岁之间;滥用方式均为“溜冰”;首次滥用的剂量多<4片麻古。初次使用甲基安非他明后受访者在一段时间内间断使用药物;3例受访者在半年内开始规律使用,2例受访者在0.5-1年内开始规律使用,3例受访者在3年内转为规律使用。规律使用期间,5例受访者药物使用频率为2天-3天(用)一次,4例受访者每天使用。2例受访者“开始用就想”,3例受访者报告在1年内产生“心瘾”,即产生精神依赖性。有受访者自述“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用了3年后开始天天想”。大部分受访者在不用麻古时,“心神不定,做事不专注”或“有时候心情烦躁,有时候出现疑神疑鬼”,并出现疲劳无力、嗜睡、食欲增加等戒断症状;1例受访者在初次使用甲基安非他明后1年即出现上述戒断症状。受访者认为使用甲基安非他明后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惰性、人比较懒散,减少参加社交、娱乐活动和承担家庭责任。

结论:甲基安非他明成瘾过程或可分为尝试性使用、偶尔使用、规律使用、强迫性使用4个阶段,但须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以完善阶段划分依据;甲基安非他明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应依据甲基安非他明的成瘾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干预策略。

截止2011年底,全球3380万人(不包括摇头丸滥用者)在过去一年中使用过苯丙胺类兴奋剂( amphetamine - type stimulants,ATS),占全球成年人口(15岁-64岁)数量的0.7%。我国国家禁毒委发布的禁毒报告显示,近年来,合成毒品滥用人数在我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人数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2012年上升至38%(主要为ATS和氯胺酮)。由上述数据可知,以甲基安非他明为代表的ATS滥用形势严峻,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点之一。

甲基安非他明(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1919年由日本化学家首次合成,为白色透明不规则晶体。甲基安非他明是我国许多地区最常被滥用的一种苯丙胺类兴奋剂;在部分地区甲基苯丙胺滥用以“麻古”片的形式出现,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的混合物,具有很强的MA药理学作用。吸食甲基安非他明突然停药后几小时到几天之后吸毒人员将出现心情烦躁、疲劳无力、失眠或嗜睡等戒断症状。甲基安非他明急性中毒的典型症状则可表现为面部发红、发热、出汗、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瞳孔扩张等。长期滥用还将导致严重的精神障碍(敏感、多疑、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夸大妄想)、认知障碍等。

药物成瘾是一个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目前的医学干预手段尚不能达到彻底防复吸的效果,药物成瘾的早期预防愈发显得重要。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别毒品的成瘾过程,有助于在禁毒、防毒实际工作中做到毒品成瘾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国家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制定新时期禁毒工作政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前期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深入访谈的方式,探索我国甲基安非他明成瘾者毒品滥用、成瘾过程的各阶段的行为特征和一般性规律,以期科学地认识毒品成瘾特征。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访谈对象为12例正在某市接受戒毒治疗的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成瘾者符合《吸毒成瘾认定办法》和《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中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在以往12个月内发生或存在非医疗目的滥用、难以控制药物滥用行为、戒断症状、耐受性、社会功能受损(丧失原有的兴趣爱好,并影响到家庭、社会关系)、知道药物的危害仍坚持滥用等症状中的3项以上。

1.2研究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和前期相关文献调研,草拟定性调查访谈提纲,采用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开始前,研究者向受访者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访谈的形式和内容等,获得受访者知情同意后开始访谈。本研究为匿名研究,访谈过程中不记录受访者的姓名。访谈由研究者提问,受访者回忆并叙述其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药物滥用经历,访谈时间为约25min-40min。访谈结束后,用Microsoft Access2013建立数据库,结合现场记录及访谈录音,将访谈内容依访谈问题分题进行文字录入与整理。本研究研究方案通过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评审。

1.3研究内容

本研究是成瘾过程阶段特征定量研究的前期研究,定量研究将在回顾国内外成瘾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拟采用修正的四阶段成瘾模型将甲基安非他明成瘾过程分为尝试使用(初次使用)、偶尔使用(间断使用药物)、规律使用(药物使用规律)、强迫性使用(尽管由于药物滥用导致健康危害、并影响家庭责任承担、工作学习状况,甚至出现法律问题,仍然继续使用该药物)四个阶段。本定性研究中重点探究药物初次使用的特点、规律使用阶段的时间、药物滥用频率、精神依赖性(俗称“心瘾”)和躯体依赖性出现的时间和强度变化,为后期定量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本定性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年龄、文化程度等社会人口学特征,多药滥用史、初次和偶尔使用阶药物使用经历(使用该药物的年龄、剂量、地点、方式、药物来源,主要原因和谁一起用等),开始规律使用甲基安非他明的时间、规律使用甲基安非他明的剂量和频率,对毒品的渴求的产生和变化;使用毒品后身体健康状况(主要包括毒品相关的戒断症状、体重、记忆力、睡眠等)的变化、社会功能(工作学习、娱乐活动、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的改变,吸烟和饮酒情况。毒品相关的戒断症状主要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和第五版(DSM-V)中苯丙胺类兴奋剂戒断综合征的相关症状。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社会人口学特征:受访者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2岁-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1岁;文化程度以初中、中专为主,本科以上2人;婚姻状况:4例未婚,2例离异,其余已婚;职业,无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各占50%。

药物滥用情况:12例受访者中,7例受访者以麻古(片状,主要成分为甲基安非他明,当地俚称“果子”,下同)为主要滥用物质,3例合并使用甲基苯丙胺(晶体,下同)和麻古,2例曾以海洛因为主,后转为以麻古为主要滥用物质。多药滥用现象普遍,7人曾经使用过“k粉”(主要成分为氯胺酮),2人曾滥用过摇头丸,4人仅使用过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

2.2初次使用的特点

滥用年龄:初次使用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的年龄在16岁-46岁之间(中位数为25.5岁),初次使用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的时间均在2005年以后;滥用方式:均为“溜冰”;滥用剂量:滥用的剂量多<4片,个别超过10片麻古;使用场所:以宾馆为主,其次为棋牌室和朋友家;使用的毒品多为朋友提供。

初次使用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的原因多为“好玩”、“好奇”、朋友的影响较大,如“刚开始没玩过,跟好朋友在一起玩,就玩起来了”。12例受访者中,除两人“首次用之前,了解一点点”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的危害外,多数受访者“不知道危害”,2例受访者误认为“麻古是醒酒的”。

使用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情况:2例受访者首次使用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前,已经使用过K粉。所有的受访者在首次接触毒品前,均已开始抽烟(首次吸烟年龄在13岁-20岁之间);12例受访者中,50%的受访者从不喝酒。

初次使用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后,5例受访者在间隔1周内第二次使用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2例受访者在初次接触毒品后由于工作原因,曾长期脱离接触毒品。9例受访者在随后一段时间内间断使用药物,频率不规律,有时甚至半年才使用一次。

2.3规律使用阶段特点

2例海洛因滥用者开始滥用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后,迅速进入规律使用期,几乎“每天都在玩”。3例受访者在半年内开始规律使用,其中受访者8开始使用时就相对比较规律;2例对象在0.5-1年内开始规律使用,3例受访者在3年内转为规律使用。药物使用频率方面,规律使用麻古或甲基安非他明期间,尽管部分受访者认为其使用麻古并不规律-“打牌的时候才用,没得(没有)生意、没得(没有)事的时候才用”,但5例受访者为“2天-3天(用)一次”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受访者8反映“玩着玩着,慢慢就丧失警惕了,觉得无所谓,好像这个东西不上架(不上瘾了),那时候悠闲的时候就想用这个(指麻古)”;2例受访者一个月至少用2次以上甲基苯丙胺或麻古。此外,受访者3和受访者11则为“每天都得用”。

5例受访者反映在打麻将时更易使用麻古,如受访者3就表示“几个兄弟碰在一起就用这个,(吸麻古是)一种消遣的方式;第一次吃的时候打牌,以后一吃麻古就想打牌”;受访者3也谈及“打着牌,一会搞两颗”。

滥用剂量及其变化:规律使用期间,使用剂量以每次2片-5片麻古较为常见,也有受访者使用剂量超过10片;2例甲基安非他明和麻古合并用药者每次多使用3片-5片麻古,同时使用0.5g甲基苯丙胺。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部分受访者表示使用原有剂量的药物后“不上头,没得(没有)感觉”、“瞌睡啊,不提神啦”,受访者9则反映“1年后就基本找不到以前吸两颗的感觉了,就算10颗也没有开始那种感觉了”。药物使用剂量总体为增加趋势,受访者7表示“开始剂量为3颗·d-1-4颗·d-1,2011年下半年,剂量增大为7颗·d-1-8颗·d-1”,此次入所治疗前“用10颗·d-1”,也有受访者反映“量没有改变,频率增加了”。

2.4精神依赖性的产生

由滥用海洛因转为滥用麻古的受访者精神依赖性(俗称“心瘾”)产生较早,“我从开始吸(麻古),我就想吸,吸了‘果子’精神蛮好,透支完了,就回去睡觉了”(受访者12);“不吸的时候就想吸,慢慢地就开始想了”(受访者5)。其他单一使用麻古的受访者的药物渴求产生时间差异较大,受访者7“开始用就想用,觉得它好玩、提神”,3例受访者在1年内(1例2个月、1例半年、1例1年)产生药物渴求-“不用的时候有点想”、“隔了10几天、个把星期就想和朋友去玩一下”。

“心瘾”-药物渴求的强度及其变化:受访者4自述“心瘾比较重,心里面强烈地想去玩一下;这种心瘾慢慢变强,(后来)养成习惯了;每周花在毒品上的时间也慢慢增多”。受访者3表示“一个星期要搞一次,就有心瘾,不用就情绪很不好,什么都不想做,打牌也不想打了”,“和女朋友在外地玩的时候,想得受不了了,每天心神不定,就找了个地方拿货”。“心瘾”强度变化情况方面,受访者7表示“开始用就有时想-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用了3年后开始天天想”,受访者11也表示使用一段时间后“每天起床就想玩,就觉得这是每天打发时间的一点事”。

2.5戒断症状及健康影响

大部分受访者在不用麻古时,“心神不定,做事不专注”或“有时候心情烦躁、有时候出现疑神疑鬼”。在规律使用甲基安非他明后,停药后2天左右(部分受访者在停药后半天)出现包括疲劳无力、嗜睡、食欲增加等戒断症状,部分受访者也出现“思维迟缓”,有受访者甚至一个月内“15天在玩,15天在睡”或“打牌打一天一夜,然后睡一天一夜”,严重时出现晕厥-“晕过2次,玩地蛮兴奋,晕过去了”。有受访者在使用1年后开始出现上述戒断症状,也有受访者反应在使用3年以后戒断症状明显。受访者5认为先产生药物渴求-心瘾,然后才有戒断症状。

受访者1认为“麻古和‘粉子’(海洛因)不一样,没得(没有)瘾的,就说你吸一回,过一个星期吸一回、还是半个月吸一回都无所谓”、“不吸也没得事(没有问题),偶尔吸,都不想,没得(没有)事的时候,无聊空虚的时候才吸”。

除上述戒断症状外,大部分受访者反映健康状况变差,出现记忆力减退、体重下降等。此外,部分受访者反应,使用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一定时间后,开始出现心情低落、“有时候出现疑神疑鬼”的症状,如受访者9自述“去年夏天到今年上半年,我感觉各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各方面都蛮低落的”、受访者3也表示“不吃(吸食毒品)的时候很烦躁,吃(吸食毒品)的时候很低落”。

2.6社会功能的改变

工作影响:大部分受访者承认使用麻古后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惰性,“精力就分散了,不想去搞事”、比较懒散。“比如说以前我约你下午两点,我一般会提前。现在的话,我可能会再玩一会,再玩一会,宁愿一会儿开车快一点去赶”(受访者4)。“不想上班了,平时晚上玩,第二天上班也没得(没有)精神”(受访者11)。“去年一年有事也不想做,嘛事都不想搞,前年过完年后,一两个月没搞事(做事),脾气越来越糟”(受访者9)。

社会交往影响:受访者使用甲基安非他明一定时间后开始“不相信人了,交往出现矛盾;有些人不愿意接触了”(受访者6)。“你说我这个,他说我那个,疑神疑鬼。用麻古4年以后不想和朋友相处,用了麻古以后就不说话,有的人就背着他人说坏话,我受不了”(受访者8)。

娱乐活动影响:使用麻古一定时间后,原有的娱乐活动减少,“不想出门了,不逛街了,娱乐活动没有了。开始天天玩麻古,只急着玩麻古,其他的都不搞”。“没用之前,在公园里跑跑步,用麻古后基本上是打牌,从开始用就基本没怎么跑了”,“以前还出去旅游,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到处去玩,用了以后就不想出去”。

家庭关系:大部分受访者开始使用麻古后,减少了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家庭关系逐渐变差。受访者1表示“妻子比较反感,我一般不让她晓得,如果她晓得的话,肯定会吵架噻;说实话,(对照顾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点影响”;受访者3则因吸食甲基苯丙胺,妻子与其离婚,“她(妻子)认为很严重,认为和海洛因差不多的”。

此外,6例受访者自述在用过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后会自驾车回家。受访者3承认用过甲基安非他明后“会开车回家,还开很长时间,现在想来都后怕”;受访者9则自述“搞完就开车回家,曾经有一回,开车开在中途就睡着了,挡都挡不住地困,睡了10几分钟就醒了”。

3讨论

20世纪50年代,麻醉品滥用问题引起了美国司法部门、医院等关注。鉴于此,Chein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在美国纽约市的三个街区Manhattan、Bronx、Brooklyn,对16岁-20岁男性吸毒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观察性研究,探究海洛因成瘾的自然发展变化。Chein等根据其研究结果将海洛因成瘾划分为四个阶段:尝试性阶段(experimentation)、偶尔使用阶段(occasionaluse)、规律使用阶段(regular use,一天一次或更多)、尝试戒毒阶段( futile efforts to break the habit) 。偶尔使用阶段又被称为“蜜月期”,与规律使用阶段相比,滥用者不一定有急切获取毒品的渴望,其兴趣、爱好、情绪等也不一定发生明显改变;往往是在聚会时、周末或情绪低落等特殊时候使用,充当一个娱乐性或支持性的作用而不产生负面影响。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看来,甲基安非他明的成瘾过程或与Chein等提出的海洛因成瘾模型类似,或可以分为尝试性使用、偶尔使用、规律使用、强迫性使用4个阶段。

尝试使用阶段,在本文中指首次使用毒品。本调查中所有的受访者在首次接触毒品前,均已开始抽烟,部分受访者在接触毒品前,曾尝试过饮酒。这与既往的研究类似,如Kandel等在纽约市开展了两项关于青少年药物/毒品使用发展模式的前瞻性纵向研究,其结果表明,青少年从不用任何毒品进展到吸食毒品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为尝试饮酒(beer或者wine),第二阶段为吸烟或喝烈酒( cigarettes or hard liquor),第三阶段则为吸食大麻(marijuana),第四阶段则为吸食其他毒品( other illicit drugs) 。本研究中也存在多药滥用现象,部分受访者在使用甲基安非他明前曾使用过K粉或摇头丸,但没有在使用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前使用过大麻的,这说明大麻滥用问题并非是使用甲基安非他明等毒品前必须的非法物质滥用阶段。Blaze-Temple在澳大利亚进行的研究也认为,饮酒和吸烟是药物依赖重要的入门阶段,而大麻的使用并非是使用其他毒品的必经阶段,尽管多药使用现象在其调查对象中也较为普遍。本研究中首次使用毒品的原因主要为“好奇”,大部分受访者在初次使用毒品前并不知道“甲基安非他明的危害”,部分受访者则是误认为其可在饮酒后“醒酒”,这说明禁毒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很重要。

偶尔使用阶段,受访者间断使用甲基安非他明,“有时候半个月甚至1个月没搞也正常”、“半个月不吃(吸食甲基安非他明)也不想,一个人不会想”,也有部分受访者由于远赴外地工作或忙于工作,暂时停止使用。

规律使用阶段,与海洛因多为一天使用一次甚至一天使用多次的特点相比,甲基安非他明滥用者规律使用甲基安非他明的频率相对较低,大部分滥用者2天-3天使用一次,部分每周至少使用一次。有研究将大麻偶尔使用者(occasional user)定义为过去一个月内大麻使用次数不>5次,而将heavyuers定义为“过去一个月内使用大麻6次以上”。与此类似,Swift的研究中也采用<1周1次为偶尔使用的标准。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规律使用或可定义为每周使用甲基安非他明1次以上。与其他毒品使用成瘾一样,随着不断使用,甲基安非他明“效果越来越差”,耐受性也逐渐产生,具体表现为每次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的增加,最多每次使用10片以上的麻古。甲基安非他明作为“舞会药(club drug)”的代表,披着“娱乐性使用”的外衣,本研究中受访者多自述在“打麻将时使用”,即所谓的“情境性使用”,使用场所以宾馆、麻将馆等娱乐场所多见,使滥用者容易忽视其毒品的本质。

根据WHO的定义,药物成瘾(drugaddiction)指由于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药物导致使用者(成瘾者)出现周期性或慢性中毒,存在使用该药物的强烈欲望,难以自主停止使用该药物或调整用药行为,想尽办法获取该药物。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将用药物依赖(drug dependence)替代原有的药物成瘾(addiction)或习惯性用药(habituation)。药物的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甲基安非他明在美国的物质管控法案中的管理级别为附表2管理物质(滥用潜力高,在严格的管理下应用于医疗用途,滥用该物质将导致严重的精神或躯体依赖性)。本研究也表明甲基苯丙胺的精神依赖性不容怀疑,所有对象都承认存在药物渴求-“心里就有点想”,即存在精神依赖性,而且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这种依赖性-心瘾“感觉越来越强烈”。精神依赖性产生的时间差异较大,部分对象在2月-3月后,甚至初次使用后就产生“心瘾”。访谈结果显示,甲基安非他明精神依赖性较强,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本研究结果提示曾经滥用过海洛因的甲基安非他明的滥用者成瘾可能较单纯使用甲基安非他明者要快,1位海洛因滥用者开始转为滥用甲基安非他明或麻古后,随即转为规律使用-“每天都在玩”,“我从开始吸(麻古),我就想吸”。这说明海洛因滥用或能改变甲基安非他明滥用和成瘾的发展进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均为精神活性物质,其成瘾过程之间存在类似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此外,部分甲基安非他明成瘾者在首次使用甲基安非他明前使用过“K粉”或“摇头丸”等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或对甲基安非他明的成瘾过程造成一定影响。这些现象应在药物滥用防治中引起关注,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验证和探讨。

有观点认为,精神依赖才是成瘾的核心,躯体依赖可认为是毒品的伴随产物,一种药理学性质,但应注意戒断症状的出现提示吸毒人员躯体依赖的形成,加之对健康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的出现或标志成瘾者进入强迫性使用阶段。部分受访者就存在强迫性觅药行为,说明其进入了强迫性使用阶段,如受访者3因使用甲基安非他明而出现记忆力下降、精神抑郁,“把车卖了,不愿意做事,不想工作”、“开始不和人交往了”,但却“和女朋友在外地玩的时候,想得受不了了,每天心神不定,就找了个地方拿货”。此外,从访谈中可以看出,部分调查对象一般认为躯体依赖性或相对海洛因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甲基安非他明对人体的健康损害可以忽略,反而大部分受访者普遍反映健康状况变差、记忆力减退、体重下降、并出现精神抑郁的症状。既往文献也显示,相比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甲基安非他明成瘾者对甲基苯丙胺等新型合成毒品的成瘾性和危害性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甲基安非他明等新型合成毒品成瘾性不高甚至不会成瘾,危害不大的调查结果显示,甲基安非他明滥用者中42.8%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成瘾,80.4%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可以自己控制,68.1%认为新型毒品对身体的危害远远小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与这些研究类似,本研究中,访谈对象也认为“麻古和“粉子”不一样,没得瘾的”。实际上这种认知主要是基于躯体依赖性的认知,错误地认为甲基安非他明不会成瘾,对甲基安非他明的危害性(精神和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的影响)缺乏正确认知。上述这种现象应引起禁毒部门的重视,向大众和甲基安非他明滥用者开展健康促进,传递正确的甲基安非他明滥用的防治知识,内容应涵盖甲基苯丙胺滥用后的健康危害、对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娱乐活动的影响。同时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部分研究对象反映“没事的时候,无聊空虚的时候才吸”。因此,笔者认为,禁毒教育应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生活、娱乐方式。

近年来,“毒驾”问题已引起我国禁毒部门的关注。2006年以来,经媒体报道的吸毒导致交通事故案例的数量急剧增加,2010年1月-5月与2009年1月-5月同期相比,全国经媒体报道的“毒驾”案例的数量增加了将近6倍。从访谈中可以看出,“毒驾”不仅危害“毒驾”者自身的健康,也造成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应采取适宜的方式如同伴教育等,在甲基安非他明滥用者中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毒驾”相关危害的健康宣教。

毒品检测网

客服微信:dupinjiance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