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三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特征

2013年5月18日 692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北京地区三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特征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的主要新型毒品 的滥用现状、滥用特征和对个体身心及社会的危害。方法: 自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 月- 2008 年3月收治的主要吸食冰毒 (MA) 、摇头丸 (MDMA )、氯胺酮( ke tam ine)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型毒品 滥用人员268名, 其中滥用毒品种类以MA 为主139例( 51.9% ), 以MDMA为主62例( 23.1% ), 以氯胺酮为主67例( 25.0% ); 被调查对象的年龄29.2 ! s 6.3 a(最小年龄19 a, 最大年龄50 a)。滥用者的职业涉及多种行业, 以私营/个体劳动者( 37. 5% )和无业者( 32.2% )为主。三种新型毒品 滥用方式和滥用场所的特征是: 冰毒 滥用场所以家中( 59. 7% )为主, 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 98.6% ); 摇头丸 滥用场所主要集中在歌舞厅( 66. 1% ), 滥用方式以口服为主( 96. 8% ); 氯胺酮滥用场所以歌舞厅为主( 55. 2% ) , 滥用方式以鼻吸为主( 91.0% )。滥用毒品的种类除以上述三种新型毒品 为主外, 该群体中的部分人还有麻谷 、可卡因、大麻和海洛因滥用行为/经历。该群体95. 5% 在停止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戒断症状/体征, 59. 0%出现过主动或强迫性寻找和服用新型毒品 的行为。268 例新型毒品 滥用者滥用新型毒品 后均出现了涉及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体征, 使用新型毒品 后体重平均减轻12. 57 kg ! s 9.25 kg, 有4.5%的滥用者发生急性中毒。有27. 3%发生与使用新型毒品 有关的冲动行为、易激惹及打架、吵架等行为, 63. 6%发生过使用新型毒品 有关的性冲动, 4. 9% 发生性暴力行为。结论: 北京地区新型毒品 滥用及其产生的健康和社会后果严重, 滥用后可产生中度至次重度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 精神依赖性强度强于躯体依赖性。由于其特殊的药理/毒理学作用, 滥用后不仅损害了个体健康, 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目前北京地区正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多种新型毒品 流行滥用的威胁。

据联合国禁毒与犯罪事务办公室(UNODC )报告, 2005 /2006年全球至少有2.33亿人滥用过各类违禁药品(毒品), 占全世界15- 64 a 人口总数的5.6%, 滥用最严重的毒品依次是大麻( cannab is)、苯丙胺类兴奋剂( ATS )、阿片类( op iates)、可卡因( coca ine) [ 1] 。其中苯丙胺类兴奋剂( ATS) 目前已成为最流行滥用的药物种类之一[ 2] , 包括甲基苯丙胺( MA ), 3, 4 - 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等, 2005 /2006年度达到3350 万人, 占全球15 a以上人口的0.8% [ 1, 3 - 5 ] 。目前, 国内滥用海洛因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滥用新型毒品 问题又来势迅猛。1991年我国大陆首次发现冰毒 (甲基苯丙胺), 当年就缴获冰毒 351 kg, 到1999年缴获数量猛增到16 059 kg, 超过了以往10 年缴获总和[ 6] , 2001年缴获4800 kg, 2004- 2006年缴获量出现迅速增长态势[ 7- 9] 。1994年国内首次报道摇头丸 滥用以来, ATS 的滥用有明显的逐年增多之势[ 10- 11 ] , 据2005年度中国禁毒报告提示, 吸食ATS和氯胺酮( ketam ine)的人数已经占现有吸毒人数的9.5%[ 8] 。警示近几年, 随着国家打击传统毒品力度增大, 使用传统毒品成本急剧增高, 毒贩把经济增长点放在成本低廉容易生产获得的新型毒品 上,致使滥用新型毒品 问题十分严峻, 无论从滥用人数还是地区分布都呈不断扩大蔓延之势。在某些地区, 如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吸食新型毒品 人数已超过海洛因、阿片等传统毒品滥用人数, 歌舞娱乐场所已成为新型毒品 蔓延的温床。滥用新型毒品 种类增多, 冰毒 、摇头丸 、氯胺酮及安钠咖、三唑仑等在部分地区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 9] 。鉴于现今新型毒品 滥用日趋严重的趋势,本研究对北京市强制戒毒所收治的冰毒 、摇头丸 、氯胺酮滥用者进行了详尽的问卷调查, 旨在了解北京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的主要新型毒品 滥用特征及新型毒品 滥用的危害, 现将此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 2008年3月收治的强制戒毒人员中主要吸食冰毒 、摇头丸 、氯胺酮者共计296 例。剔除了问卷调查前后逻辑矛盾11例、三项以上无效应答17例, 实际符合研究样本条件的268例。入组标准为: 在过去12个月中, 仅吸食冰毒/摇头丸/氯胺酮或主要以吸食冰毒/摇头丸/氯胺酮为主, 并有多药滥用现象, 但吸食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的量和频次远远高于其他毒品; 尿液毒品检测结果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氯胺酮; 符合CCMD- 3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诊断标准。

1.2 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冰毒 使用情况调查问卷?(MAQ)、#摇头丸 使用情况调查问卷?(MDMAQ)、#氯胺酮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K etam ineQ ) 分别对冰毒 滥用者、摇头丸 滥用者、氯胺酮滥用者进行测查。每种问卷内容均分为4部分: 被调查人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药物滥用史; 新型毒品 药物依赖性; 新型毒品 滥用导致的个体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

1.3 统计方法

调查资料采用平行双录入, 数据录入程序采用EpiData 3.1软件。当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的条件时,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三组或以上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当总的方差分析结果有显著性意义时, 用LSD等方法进行两两比较; 当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 forW indow s软件。

1.4质量控制

在填写调查问卷之前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及填写要求, 对涉及个人的所有调查资料结果严格保密, 并采用匿名方式填写调查表。以小范围集体自填的方式独立填写调查问卷, 每组调查对象不超过5人, 调查人员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的话语对调查条目进行解释, 每位受试者独立完成调查表的填写, 调查时间约为40- 50m in。对记忆不清或不详的项目允许空项, 统计分析以实际应答的有效项目为准。

2研究结果

2.1 新型毒品 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268例新型毒品 滥用者中以滥用冰毒 为主139 例( 51.9% ), 以滥用摇头丸 为主62例( 23.1% ) , 以滥用氯胺酮为主67 例( 25.0% )。被调查者的年龄29.2 a ! s 6.3 a, 其中最小的19 a,最大的50 a。以21- 30 a年龄段、女性、初中文化程度、汉族、私营/个体劳动者、无业和未婚者居多,三种新型毒品 滥用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从业情况及婚姻状况差异无显著性(P > 0.05),详见表1。


2.2药物滥用史

2.2.1 滥用种类该群体全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多药滥用行为/经历, 滥用的毒品除冰毒 、摇头丸 和氯胺酮外, 还有麻谷 ( 55.6% )、海洛因( 35.1% )以及大麻( 31.3% ), 曾滥用的毒品(药品)种类详见表2。

2.2.2 滥用方式在三种新型毒品 的滥用方式中, 冰毒 的滥用方式以烫吸为主, 摇头丸 的滥用方式以口服为主, 氯胺酮的滥用方式以鼻吸为主。对三种新型毒品 滥用方式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 = 500.433, P < 0.001), 其中任意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 0.001), 详见表3。

2.2.3滥用场所该群体滥用新型毒品 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家里( 93例, 占34.7% )和歌舞厅( 91例,占34.0% ) , 其次是夜总会( 63 例, 占23.5% )、旅馆/饭店( 43例, 占16.0% )。三者滥用场所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01), 其中冰毒 和摇头丸 、冰毒 和氯胺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01), 摇头丸 和氯胺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 =6.020, P = 0.198) , 详见表4。

2.3药物依赖性

2.3.1 躯体依赖性

2.3.1.1 戒断症状本调查根据三种新型毒品的药理/毒理学特点, 将滥用后可能出现的戒断症状/体征分为14 项, 每项症状/体征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 3分, 0= 无任何症状/体征; 1= 轻微或偶尔出现的症状/体征, 无需特殊治疗/处理; 2 = 中等程度的症状/体征, 要求治疗; 3= 严重的症状/体征, 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受此症状/体征的影响或困扰, 有强烈要求治疗的欲望, 或该症状已危及生命、接受过急诊抢救, 或住院治疗, 或造成严重后果。

结果显示, 268例滥用者中共有256例( 95.5% )在停止吸食新型毒品 后出现了一定的症状/体征,其中冰毒 滥用者中有130例( 93.5% ) , 摇头丸滥用者中有61例( 98.4% ) , 氯胺酮滥用者中有65例( 97.0% )。停止使用冰毒 、摇头丸 、氯胺酮后出现的戒断症状/体征均分分别为0.69 ! s 0.25、0.59 ! s 0.22 和0.70 ! s 0.25, 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 = 0.916, P = 0.408)。停止使用三种新型毒品 后出现的戒断症状/体征及严重程度排序, 详见表5。

2.3.1.2药物耐受性药物耐受性采用三种新型毒品 初始滥用剂量和目前滥用剂量进行比较测量, 三种新型毒品 滥用者目前吸食新型毒品 的剂量较初始时有所增加, 初始和目前用药剂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 提示长期使用新型毒品可产生耐受性, 详见表6。

2.3.2 精神依赖性

2.3.2.1 欣快感采用回忆联想法, 应用视觉类比量表 ( VAS)测量三种新型毒品 使用后出现的欣快感, 冰毒 、摇头丸 、氯胺酮VAS 平均分值分别为5.05 ! s 2.83、6.46 ! s 2.71、5.73 ! s 3.10, 三者VAS平均分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1), 其中摇头丸 和冰毒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在滥用冰毒 、摇头丸 和氯胺酮三种新型毒品 者中, 分别有46例、23例和25例有滥用海洛因的经历。应用视觉类比量表 ( VAS)测量94例有海洛因滥用经历的新型毒品 滥用者, 使用海洛因后出现的欣快感, VAS 平均分值分别为7.06 ! s3.17、6.07 ! s 3.35、7.40 ! s 2.70。

采用配对t检验显示, 有滥用海洛因经历的冰毒 和氯胺酮滥用者, 使用新型毒品 后出现的欣快感的VAS平均分值低于海洛因, 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 ; 而有滥用海洛因经历的摇头丸滥用者使用摇头丸 后出现的欣快感的VAS平均分值略高于海洛因,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此结果表明, 摇头丸 致欣快效应高于冰毒 和氯胺酮, 与海洛因相当, 详见表7。

2.3.2.2 觅药行为在268例新型毒品 滥用者中共有158例( 59.0% ) 出现过主动或强迫性寻找和服用新型毒品 的现象, 其中冰毒 滥用者中有79例( 56.8% ), 摇头丸 滥用者中有37例( 59.7% ), 氯胺酮滥用者中有42例( 62.7% )。三者发生觅药行为差异无显著性( .2 = 0.657, P = 0.720 )。该群体在初次用药后7.27 d ! s 11.49 d / 3.21 ! s 3.60次后出现觅药行为, 三种新型毒品 滥用者出现觅药行为的时间/次数差异无显著性(F = 0.278, P =0.758; F = 0.575, P = 0.565)。

2.4对个体健康的损害

2. 4.1 出现的中毒症状/体征. 本调查根据三种新型毒品 的药理/毒理学特征, 将滥用三种新型毒品 可能出现的中毒症状/体征或行为分为31项, 每项症状/体征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 3分, 评分标准同前。268例新型毒品 滥用者在吸食毒品后均出现了一定的中毒症状/体征, 其中使用冰毒 后出现中毒症状/体征有5项, 摇头丸 有11项, 氯胺酮有7项, 均分值均在1分以上, 接近中等程度症状。冰毒 、摇头丸 、氯胺酮三种新型毒品 滥用后出现的中毒症状/体征均分分别为0.64 ! s 0.42、0.74 ! s0.50和0.87 ! s 0.52, 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 =1.767, P = 0.177)。滥用三种新型毒品 后出现的中毒症状/体征及严重程度排序详见表8。

2.4.2体力下降、体重减轻的情况. 26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共有211例( 78.7% )有体力下降或体重减轻的情况, 其中.冰毒 滥用者中有109例( 78.4% ) , . 摇头丸 滥用者中有52例( 83.9% ), 氯胺酮滥用者中有50 例( 74.6% )。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使用三种. 新型毒品 体重平均减轻12.57 ! s 9.20 kg ( 2 - 70 kg ) , 三者体重减轻量比较( .冰毒 13.05 ! 7.95; .摇头丸 12.17 ! s 10.55;氯胺酮11.90 ! s 10.40), 差异无显著性(P > 0.05)。2.4.3 过量使用毒品造成急性中毒的情况. 268例滥用者中有12例( 4.5% )发生过因使用.新型毒品过量造成急性中毒的情况。其中.冰毒 滥用者中有8例( 5.8% ) , . 摇头丸 滥用者中有2例( 3.2% ) , 氯胺酮滥用者中有2 例( 3.0% ) , 三者发生急性中毒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2 = 1.107, P = 0.575)。2.5社会危害

2.5.1 滥用后导致的易激惹行为或/和暴力行为在267 例有效应答. 新型毒品 滥用者中共有73例( 27.3% )在过去12 个月中发生过与使用.新型毒品 有关的易激惹行为或打架、吵架等行为, 其中.冰毒 滥用者中有49例( 35.5% ) , .摇头丸 滥用者中有13 例( 21.0% ) , 氯胺酮滥用者中有11例( 16.4% )。三者发生冲动或暴力行为的比例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1) , 三种. 新型毒品 发生冲动或暴力行为的次数为3.94 ! s 3.86 次( 1 - 20次) , 三者发生冲动或暴力行为的次数比较( .冰毒4.12 ! s 4.26; . 摇头丸 4.08 ! s 3.45; 氯胺酮3.09 ! s 2.74), 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2.5.2 性冲动情况266 例有效应答者中共有169例( 63.5% )发生过与使用. 新型毒品 有关的性冲动, 其中.冰毒 滥用者中有103例( 74.6% ) , . 摇头丸 滥用者中有30例( 48.4% ), 氯胺酮滥用者中有36例( 54.5% ), 三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F /.2 =18.769, P < 0.05)。

2.5.3 性暴力情况该群体中有13例( 4.9% )发生过与使用.新型毒品 有关的性暴力行为, 其中.冰毒 滥用者中有6例( 4.3% ) , .摇头丸 滥用者中有5例( 8.1% ) , 氯胺酮滥用者中有2例( 3.0% ) , 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2.5.4 对生活、工作的影响在有效应答的267例.新型毒品 滥用者中共有84例( 31.5% )在过去12个月中不使用.新型毒品 就全身无力, 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包括开车、经商等)和其他活动。其中.冰毒 滥用者中有44例( 31.9% ), .摇头丸 滥用者中有21例( 33.9% ), 氯胺酮滥用者中有19例( 28.4% )。三者滥用.新型毒品 后对生活、工作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2 = 0.478, P = 0.788)。

3讨论

3.1 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分析

从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看, 有4点情况值得关注: 第一, 该群体平均年龄29.2 a(最小年龄19 a, 最大年龄50 a) , 这与连智、刘志民等人[ 12 - 13] 在我国十几个地区调查的结果相仿( 28.2 a, 28.3 a) , 说明北京地区.新型毒品 滥用人群的年龄结构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似。其中20 a以下者占3.7% , 这同我们先前认为.新型毒品 滥用者以20 a 以下青少年为主[ 13] 的认识有所差异。第二, 从职业看, 尽管以无业人员和私营、个体经商者为主, 但已波及到不同职业人群, 说明. 新型毒品 滥用者已由特殊人群逐渐向社会各阶层扩散, 提示我们应该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加大预防干预力度, 减缓.新型毒品 的蔓延。第三, 从性别组成看, 女性占滥用群体的一半以上( 51.5% ) , 这与海洛因滥用者主要以男性为主(男性吸毒的可能性是女性的3.2倍) 有很大的差异[ 14] 。此结果表明该群体性别组成的特异性, 也提示我们在今后进行.新型毒品 的预防工作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女性群体。第四, 三种.新型毒品 滥用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差异无显著性( > 0.05),说明北京地区滥用.冰毒 、.摇头丸 、氯胺酮的人群均集中在一定的群体中, 即21- 30 a 年龄段、女性、初中文化程度、汉族、无业、私营/个体劳动者和未婚者。从.新型毒品 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分析可见, .新型毒品 滥用预防性教育应关注重点年龄组( 21- 30 a)、重点教育阶段(小学至初中)和重点社会人群(无业、未婚女性、私营/个体劳动者)。

3.2 一般滥用情况的分析

从滥用毒品的种类看, 该群体滥用的种类已不局限于广泛流行的三种.新型毒品 , .麻谷 (主要成分甲基苯丙胺+ 咖啡因)是除.冰毒 、.摇头丸 、氯胺酮之外, 滥用例数最多的一种. 新型毒品 , 此结果说明.麻谷 将继三者之后成为我国流行滥用的.新型毒品 之一。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大该毒品的管控力度, 防止进一步流行蔓延。另外有35.1% ( 94 /268)的. 新型毒品 滥用者曾使用过海洛因, 说明该群体有传统毒品和. 新型毒品 交叉使用的情况, 这将给药物滥用人群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从滥用场所看, 吸食. 冰毒 的场所主要为家里( 59.7% )和旅馆/饭店( 27.3% ), 吸食. 摇头丸和氯胺酮的场所主要为歌舞厅( 66.1% ; 55.2% )和夜总会( 35.5% ; 43.3% ), 三者滥用场所差异有显著性(P < 0.001)。.摇头丸 、氯胺酮的滥用者在药理学作用下情绪高涨, 亲和力大增, 更喜欢在有音乐的环境下群体吸毒。.新型毒品 不同的吸食环境提示我们, 对不同种类. 新型毒品 的场所管理, 应有针对性。另外, 随着各地对娱乐场所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 该群体把吸毒场所逐渐向较隐蔽的地区转移, 如由歌舞娱乐场所向旅馆/饭店转移, 甚至向私人住宅转移, 这些现象都给禁毒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

从滥用方式看, . 冰毒 的滥用方式以烫吸为主( 98.6% ), .摇头丸 以口服为主( 96.8% ) , 而氯胺酮以鼻吸为主( 91.4% ) , 三者的滥用方式差异有显著性(P < 0.001)。此结果表明, 目前三者的吸食方式有其特异性。除.冰毒 外, .摇头丸 和氯胺酮的滥用方式较前有所变化, 据徐本树、连智等人2001年- 2002年调查结果显示[ 12, 15] , .摇头丸 的滥用方式以啤酒送服( 57.4% )为主, 氯胺酮的滥用方式以口服、啤酒送服( 29.2% , 26.8% )为主, 本研究结果说明了近几年来我国. 新型毒品 吸食方式的主流趋势。

3.3 .新型毒品 的药物依赖性

3.3.1躯体依赖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中有98.9% ( 265 /268)在停止使用.新型毒品 后出现了一定的戒断症状, 常出现的症状/体征为疲乏无力、困倦、饥饿感、食欲增加、用药欲望等。.冰毒 、. 摇头丸 、氯胺酮三种.新型毒品 停止吸食后出现的戒断症状/体征均分分别为0.69 ! s 0.25、0.59 ! s0.22和0.70 ! s 0.25, 其戒断症状大多属1 分以下.轻微 症状/体征, 表明三种. 新型毒品 可造成轻度躯体依赖, 此结果与刘志民等人的调查结果相同[ 13], 进一步证明了.新型毒品 同海洛因比较躯体依赖性弱的特征。此特征掩盖了.新型毒品 的成瘾性, 也是造成.新型毒品 流行滥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表6可以看出该群体滥用.新型毒品 一定时间后, 使用剂量有所增加, 三种.新型毒品 滥用者初始和目前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提示该人群在吸食.新型毒品 后出现了药物耐受性, 说明.新型毒品 属于典型的致成瘾性毒品。

3.3.2 精神依赖性分析根据现代医学、药理学的观点, .药物成瘾性 ( drug add iction)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1)强烈的觅药行为; ( 2)强迫性用药; ( 3)用药目的是体验或改变某种精神效应(寻求欣快感和精神刺激)。因此, 判断一种药品是否具有成瘾性或成瘾性程度大小取决于该药物的精神依赖性而不是躯体依赖性(戒断症状) [ 16 ] 。在对.新型毒品 精神依赖性的调查中, 采用了.视觉类比量表 ( VAS)评价滥用者使用.新型毒品 后导致的欣快感体验,结果表明.冰毒 、.摇头丸 、氯胺酮的VAS均值分别为5.05 ! s 2.83、6.46 ! s 2.71和5.73 ! s 3.10, .视觉类比量表 ( VAS)评分结果说明三种. 新型毒品 均具有.药物成瘾性 的第3个特征(寻求欣快感和精神刺激), 此特征更易造成.新型毒品 滥用的蔓延。应用.视觉类比量表 ( VAS)测量94 例有海洛因滥用经历的.新型毒品 滥用者, 使用海洛因后出现的欣快感, 结果显示海洛因滥用后致欣快效应程度高于. 冰毒 、氯胺酮, 差异有显著性( ﹤0.05); 而海洛因与.摇头丸 致欣快感效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0.05 )。上述结果提示, 在. 冰毒 、.摇头丸 和氯胺酮三种毒品中, .摇头丸 的致欣快效应最强, 氯胺酮次之, .冰毒 最弱, .摇头丸的致欣快效应同海洛因相当。

3.4 .新型毒品 的危害性

从本调查结果看, 其危害性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成瘾快。本调查结果显示, 该群体有59.0% ( 158 /268)出现过主动或强迫性寻找和服用.新型毒品 的现象, 大多数滥用者在平均滥用7.27 d ! s 11.49 d 或3.21 ! s 3.60次时就强迫性寻找和服用, 如不定时服用就会感到不适或出现戒断症状。结果表明了. 新型毒品 的强成瘾性性质。第二, 危害大。本次调查发现.新型毒品 滥用后出现的中毒症状/体征/行为分布广泛, 涉及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统不同程度的损害。躯体性危害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 1)导致严重的精神障碍, 如本调查结果显示该群体一部分人出现了幻觉、妄想、精神错乱、刻板动作和行为、谵妄、自杀或杀人念头、癫痫发作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重性精神病性症状。

其中.摇头丸 和氯胺酮滥用后出现的视幻觉和听幻觉均值在1分以上, 接近中等程度症状。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滥用.新型毒品 可引起精神障碍的理论, 也为在该人群中进行预防和宣教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在药物(毒品)作用下, 可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和心脑血管意外等。本调查显示三种. 新型毒品 滥用者均有一部分人出现过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胃部疼痛不适、心律不齐、脱水、头晕、头痛、惊厥、颤抖等严重反应。虽然出现的这些症状严重程度还属轻微症状(均值< 1分), 但随着新型毒品 滥用者滥用时间的延长, 相关疾病也会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3 )导致体力下降、体重减轻。该群体因使用新型毒品 后出现失眠、厌食、食欲下降、过度活动等症状, 有78.7% ( 211 /268)的人出现明显的体力下降或体重减轻, 体重平均减轻12.6kg, 正是由于新型毒品 具有此特征, 许多滥用者出于减肥的目的盲目滥用新型毒品 , 特别是年轻女性群体。此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该群体女性多于男性的原因, 也提示我们对该群体要加强正确引导,靠新型毒品 减肥代价是巨大的。( 4)造成急性中毒。三种新型毒品 滥用者均发生过过量急性中毒( 4.5% )的情况, 急性中毒是造成新型毒品 滥用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由于新型毒品 种类变化多样, 构成成分复杂, 滥用者不易掌握适合剂量; 二是随着滥用时间的延长, 出现耐受性, 滥用者为了追求欣快感盲目加大剂量; 三是新型毒品 滥用大多是群体性吸食, 易在同伴的诱导、劝说下加大剂量。

对家庭、社会的潜在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可导致各种暴力行为。本调查显示27.3% ( 73 /267) 的滥用者发生过与使用新型毒品 有关的冲动或攻击他人的暴力行为, 如果说海洛因成瘾者犯罪多是为吸毒筹措毒资的话, 那么新型毒品 滥用者犯罪则主要是在药物毒性作用下直接的暴力行为所致。吸食新型毒品 极易出现精神混乱而引发暴力攻击甚至行凶杀人行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治安的危害性更大, 后果更为严重。( 2)本研究结果中, 有63.5% ( 169 /266)滥用者出现过性冲动, 4.8% ( 13 /268)发生过性暴力行为, 表明新型毒品 可刺激性欲, 导致性冲动和性暴力, 同时由于该人群有群体吸毒的特征, 极易在药理作用下发生性乱行为。因此, 同阿片类毒品相比, 新型毒品 滥用更易造成H IV 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和传播。可以预料, 如果我国对新型毒品 流行滥用不加以控制和预防, 势必会造成包括艾滋病在内相关的性传播疾病的进一步蔓延,造成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3)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新型毒品 滥用者中有31.5% ( 84 /267)出现过不使用新型毒品 就全身无力, 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包括开车、经商等)和其他活动, 表明滥用新型毒品 对该群体的工作、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 北京地区新型毒品 滥用情况不容乐观, 滥用后造成的后果是严重和多方面的。目前我国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新型毒品 流行的威胁。面对极有可能出现象当年海洛因取代鸦片一样迅速取代传统毒品的新型毒品 浪潮,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范工作, 切实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有效防范和遏制新型毒品 的蔓延。

毒品检测网

客服微信:dupinjiance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