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氯胺酮滥用问题调查报告

2014年12月3日 3745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氯胺酮(Ketamine) 是一种分离性麻醉剂,临床 上用于手术麻醉或作为麻醉诱导剂。由于该药具有 致幻、致欣快等药物滥用潜力,在20 世纪70 年代上 市后不久便在美国发生滥用问题,90 年代中后期, 氯胺酮相继在中国香港和大陆地区发生流行性滥 用,造成严重的医学、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为 深入了解氯胺酮滥用现状和危害,预防、控制氯胺酮 滥用在中国的快速蔓延势头,受国家禁毒委员会办 公室委托,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对我国 氯胺酮滥用现状和危害的科研情况进行了文献调 研,并结合公安部禁毒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公布的氯胺 酮治理相关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氯胺酮滥用在中国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庞大的 毒品消费市场催生非法制贩日益严重

1. 1 氯胺酮滥用在中国呈快速增长势头

中国的氯胺酮滥用问题首先于上世纪90 年代 中期发生在香港地区,90 年代后期渗透进入大陆地 区,从毗邻港澳的东南沿海地区向内地流行蔓延,滥 用人数不断增长。截至2013 年底,全国累计发现 (登记在册) 氯胺酮滥用者19 万人,滥用人数仅次 于海洛因和冰毒,居第3 位,同2008 年底比较增加 了11 万人,年增幅达11%。根据北京大学药物依 赖性研究所2013 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2],中国大陆 地区实际合成毒品滥用人数是登记在册人数的4 倍 以上,因此,目前发现的氯胺酮滥用人群仅仅是实际 滥用人群的“冰山一角”。

1. 2 青少年是滥用氯胺酮的主要群体

根据中国大陆地区公安机关对2008 年至2012 年发现的氯胺酮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分析显示,氯 胺酮滥用者大多数(62%) 是25 岁以下青少年,其 中18 岁以下未成年人约占10%。2013 年初次被公 安机关发现的吸毒人员情况分析表明,25 岁以下青 少年人群滥用的前3 位首选毒品分别为冰毒、海洛 因和氯胺酮,其中氯胺酮占16%;18 岁以下未成年 人氯胺酮滥用者所占比例为22. 6%。另据中国香 港地区保安局禁毒处( Narcotics Division,Security Bureau)2004 年发布的香港中学生滥用药物报告显 示[3],2004 年氯胺酮、大麻和摇头丸是滥用最普遍 的物质,其中多数滥用者所滥用的物质为氯胺酮;氯 胺酮由2000 年最多物质滥用排位第3 位上升至 2004 年的首位。说明氯胺酮已成为对中国大陆和 香港地区青少年影响和危害最大的毒品种类之一。

1. 3 氯胺酮地下生产制造问题愈演愈烈

近4 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破获非法制贩氯胺酮 有关刑事案件持续上升,总计约2. 3 万起,占同期破 获毒品刑事案件数量的5%,缴获氯胺酮近14 吨。 其中破获非法制造、加工氯胺酮案件以每年增加 4%的比例持续走高,累计近420 起;摧毁氯胺酮非 法生产加工点320 多个。氯胺酮非法制造活动近八 成集中在广东,另外广西、湖北、四川、江苏、福建等 地也发现有制造窝点。从毒品流向看,这些非法生 产制造的氯胺酮除主要在境内消费外,部分还流入 境外地区,成为地区性毒品危害。

2 氯胺酮滥用导致的严重公共卫生和社会危害 尽管2012 年世界卫生组织因考虑到氯胺酮作 为医用麻醉剂在非洲国家广泛使用而作出“氯胺酮 不宜国际列管”的决定,但是综合中国大陆和港澳 地区的氯胺酮滥用实际情况,以及北京大学中国药 物依赖性研究所、广州市脑科医院、香港大学等科研 学术机构的研究表明,氯胺酮滥用已成为中国药物滥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氯胺酮滥用不但对滥用个体 身心造成严重损害,还导致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流行 蔓延等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因吸食氯胺酮引发的家庭 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严重社会问题。

2. 1 氯胺酮滥用导致精神病性障碍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在2001 年- 2002 年对708 例氯胺酮滥用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发现,有85 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 为幻觉、抑郁、精神分裂症状等[4]。广州市脑科医 院王达平[5]对2006 年至2008 年到本院物质依赖科 就诊的41 名氯胺酮滥用者研究发现,有35 例( 占 85. 4%)经CCMD - 3 标准诊断为精神病性障碍。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郑涵予在《氯胺 酮神经精神毒性的研究进展》中指出[6],长期慢性 使用、短时间反复使用或一次性大剂量使用氯胺酮 均可导致神经毒性,会出现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如 幻听、妄想等,也会出现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如感情 淡漠、社会交往的退缩、惊恐、抑郁等。中国国家卫 生部组织制定的《氯胺酮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 中指出,在临床表现上,氯胺酮滥用者常出现精神病 性症状,与精神分裂症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幻觉、 妄想、易激惹等精神行为障碍。

2. 2 氯胺酮滥用导致躯体健康损害

大量临床观察表明,氯胺酮滥用可对泌尿系统 及肝脏等人体重要生命器官造成严重病理损伤。北 京大学陈伟豪在《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伤》中 提到[7],2007 年香港发现,吸食氯胺酮出现严重的 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后,世界各地均出现相关病例报 道,病例报告表明,大约有20% - 30% 的氯胺酮滥 用者出现严重的下尿路症状(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Ng 等收集了急诊科滥用氯胺酮 患者的数据,发现滥用者出现LUTS 的比例约为 12%,当滥用量超过每日5 g 时,几乎全部出现 LUTS 症状[8]。虽然不同的病例报告中滥用氯胺酮 而导致LUTS 的时间从几天到几年不等,但Tsai 等 发现,多数患者通常在滥用氯胺酮超过一年后出现 LUTS 症状。香港中文大学张优嘉博士对44 名曾滥 用氯胺酮的女青年研究还发现,即使停用氯胺酮,泌 尿系统症状仍然存在。香港中文大学青少年泌尿治 疗中心2013 年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还发现,滥用氯 胺酮不但导致泌尿系统损伤,还有逾四成滥用者的 肝功能检测异常,严重的出现胆管损伤及肝纤维化 的病理改变。该研究的目标样本数目为400 名滥用 氯胺酮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青少年,中期研究结 果是基于195 名青少年的样本,是同类医学文献中 研究对象最多的一次。

2. 3 氯胺酮滥用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广州市脑科医院物质依赖科王达平[9]对2006 年- 2009 年收治的46 例氯胺酮滥用者开展认知功 能分析发现,氯胺酮滥用者的记忆商(MQ)、言语智 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对照健康 组均显著下降,表明滥用者记忆和智能均有明显损 害。从受损范围和程度看,大约40% - 50% 的患者 出现认知功能损害,意味着氯胺酮滥用者认知功能 受损是较普遍的现象。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韩洪瀛 等[10]对41 名氯胺酮依赖者开展认知功能测试,比 对44 名健康人群组发现,氯胺酮依赖者的数字符号 测试成绩较对照组低,Stroop 色词测试时间明显比 对照组长,说明氯胺酮依赖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 损害。香港中文大学邓伟光教授对100 名单纯氯胺 酮滥用者、100 名同时滥用氯胺酮及其他药物者的 以及100 名正常对照者对比研究发现,滥用氯胺酮 能够显著损害人的记忆力及操作能力。

2. 4 氯胺酮滥用导致药物依赖

北京市安康医院司法鉴定中心对北京市公安局 强制隔离戒毒所2007 年至2008 年收治的67 例氯 胺酮滥用者进行调查发现,有41 例( 占61. 2%) 滥 用氯胺酮后出现典型的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症状体 征,有65 例(占97%) 在停止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 的戒断症状,主要表现为用药欲望、困倦和疲乏无 力[11]。王达平发表的《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 特点分析》中提到[5],2006 年至2008 年间到广州脑 科医院住院的41 例氯胺酮滥用者中,根据CCMD - 3 标准诊断为氯胺酮依赖综合征者6 例,占14. 6%, 这些患者停止吸食氯胺酮12 h - 72 h 后出现戒断症 状,表现为精神差、疲乏、烦躁不安、失眠等。中国卫 生部制定的《氯胺酮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中提 到,氯胺酮滥用的临床表现之一为“依赖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药物耐受性增加、出现戒断症状和强迫 性觅药行为等症状体征。

2. 5 氯胺酮滥用导致多方面社会危害

一是经济造成损失。以2013 年中国大陆公安 机关缴获10 吨氯胺酮、国内市场平均售价163 元· g - 1进行计算,吸毒人员年度用于购买氯胺酮的费用 高达16. 3 亿人民币。将氯胺酮问题引发的违法犯 罪所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治疗各种并发疾病 及戒毒康复等相关耗费也计算在内,经济损失数额 将更加巨大。二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氯胺酮滥用者大多为青少年,多数吸毒人员为筹集毒资而进行 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许多氯胺酮滥用者吸 毒后在致幻作用下发生伤人、杀人等恶性案件。根 据国家禁毒办统计,中国部分地区“两抢一盗”等侵 财案件中1. 5% - 3%是氯胺酮滥用者所为,重点地 区达到4% - 5%。2010 年以来,媒体曝光的因滥用 氯胺酮引起的故意伤害他人、毒驾肇事、寻衅滋事、 自伤自残等刑事案件就有10 余起,社会影响恶劣。

例如,2010 年3 月,嫌疑人贾X 在吸食氯胺酮后驾车 至银川市,因出现幻觉与他人车辆相撞发生恶性交通 事故,被交警查获时仍处于意识模糊状态;2012 年2 月,广东韶关人陈XX 吸食一条牙签大小的氯胺酮后 产生幻觉,认为同屋室友要杀自己,于是使用水果刀 将室友腹部及后背划伤,令其失血过多,经医院抢救 无效而亡。三是助推艾滋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传 播。氯胺酮作为一种“舞会药”性质的毒品,往往是青 少年在娱乐场所群体性滥用,加之氯胺酮所具有的致 幻、刺激性欲的作用,极易发生性冲动及滥用者群体 性乱行为,除引发滥用人群的性乱、强奸等违法犯罪 外,并由此导致HIV 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和流 行,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3 将氯胺酮列入国际管制的必要性

鉴于氯胺酮滥用所造成的多方面严重危害,为 进一步有效管控氯胺酮滥用问题,建议将氯胺酮及 其前体化学物质纳入国际禁毒公约管制,主要基于 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氯胺酮在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广泛滥用。 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公布的《2013 世界毒 品报告》(简称《报告》,下同) 指出[12],目前亚洲最 主要的两种新精神活性物质是氯胺酮和卡痛叶。 《报告》同时提到,美国、加拿大、部分拉美和非洲国 家也都提交了有关氯胺酮滥用的报告。由此可见, 氯胺酮的流行性滥用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事实说 明,对氯胺酮滥用问题的预防和治理,仅仅依靠少数 国家难以取得成效,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面对。

二是氯胺酮具有明确的药物滥用潜力和药物依 赖性,列管氯胺酮可有效降低其危害。氯胺酮属于 N - 甲基- D - 天门冬氨酸(N - Methyl - D - aspartic acid,NMDA) 受体拮抗剂,也是苯环已哌啶 (phencyclidine,PCP,被列入联合国1971 年精神药品 公约表1 管制的违禁毒品)的衍生物[1]。氯胺酮在理 论和临床观察都发现具有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性潜 力。研究显示,氯胺酮具有强化效应,动物实验可产 生自身给药和药物辨别效应;氯胺酮的欣快效应类似 于可卡因和大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氯胺酮 自上世纪70 年代上市投入临床使用不久就在美国等 国家出现滥用问题,90 年代以来先后在中国香港和 大陆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根据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央档案室的报告和大陆地区药物滥用调查监测显 示,氯胺酮(或以氯胺酮为主要成分的“K 粉”) 已成 为滥用最多的毒品种类之一,因氯胺酮滥用导致了大 量成瘾病例,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医学、公共卫生和 社会危害。鉴于氯胺酮滥用问题带来的医学、公共卫 生和社会问题,将其列管不但可减少因滥用导致的相 关危害,而且可有效预防新滥用病例的发生。

三是将氯胺酮列入国际管制将有助于打击氯胺 酮制贩的执法国际合作。本世纪初以来,为应对氯 胺酮对我国内地的渗透和流行滥用,加强对原料药 和临床用药的管理,中国禁毒和药品监管部门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氯胺酮的管理[13 - 16]:2001 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将氯胺酮原料药 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为加强对氯胺酮制剂的管理, SFDA 于2003 年将氯胺酮制剂列入第二类精神药 品管理;2005 年升级为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 然而,研究和监测数据显示,中国范围内采取的相关 措施未能有效扼止氯胺酮滥用问题的发展蔓延。据 联合国通报,全球氯胺酮滥用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国, 同时中国氯胺酮缴获量占全球的90% 以上。由于 氯胺酮的制造不受地域限制,所以加工点不一定局 限于毒品消费市场。已破案件显示,用于非法制造 氯胺酮的前体和其他化学品正频繁地跨区域走私贩 运。将氯胺酮列管后,各国可以共同行动,加强情报 交流,采取有效执法措施协同打击氯胺酮非法制造 和走私贩运活动,努力减少毒品供应。

毒品检测网

客服微信:dupinjiance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