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毒猛于火

2012年10月11日 910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作为最具广泛伤害性的新型毒品代表,“冰毒”通过直接刺激中枢神经带来“快感”,但它绝不会令人真正地快乐。

辞去工作一段时间的李建(化名)某日发现脚上长了疮。虽然前几日已有痒疼的征兆,但李建并没有引起重视。不几日脓疮越变越大,渐渐有溃烂之势。加之日益严重的精神衰弱症状让李建迅速地消瘦了下去。另一方面,生意场上也是麻烦不断,几个长期客户陆续跳过自己直接找到上一层卖家,造成压货亏损,更是扰得李建夜不能寐。

有时李建会跟家里人说“出去一下”,然后次日中午才会回来。家人都以为他是压力过大,需要放松放松,也没太在意。直到一日李建因故意伤害罪被上海市闸北区公安局刑事拘留时,家人才知道李建时不时“出去一下”的真正含义。

以贩毒养吸毒的人

李建是一个“以贩养吸”的瘾君子,他所谓的“生意”其实就是冰毒——一种形如透明晶体的苯丙胺类兴奋剂,又名甲基苯丙胺,属于新型毒品的一种。所谓新型毒品就是以纯化学合成方式制成的毒品,如摇头丸、k粉等。因为流行于KTV、夜总会、舞厅等娱乐场所,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假日毒品”、“休闲毒品”等。

冰毒的流行始于二战期间,德国、日本曾先后以提高士兵的精神集中力为由,将甲基苯丙胺列为军需药品。希特勒就曾注射过甲基苯丙胺。冲绳岛战斗中,日本“神风特攻队”的敢死队员,也是服用了甲基苯丙胺后驾着战机冲向美国舰队。美国出于军备竞争需要也曾大量生产并使用过甲基苯丙胺。直到20世纪50年代甲基苯丙胺才被列入处方药。

简单的制作

提纯冰毒所需的重要原料是麻黄素,可从咳嗽糖水和感冒药中获取,许多地下加工点正是利用这两者来收集原料。由于冰毒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许多制作窝点就位于闹市的住宅区内。

冰毒在全世界的泛滥已成规模,无论从制作工艺、销售渠道、犯罪手法上都发展得相当成熟,并有取代传统毒品海洛因、大麻等的趋势。

在我国,冰毒的销售已经“产业化”了。李建所在供应链的一环就被称为“中发家”,其上有“大发家”,专司大批量发货。其下有“小发家”,直接兜售毒品于吸食者。

李建的生意之所以碰上麻烦,就是因为“小发家”为了降低进货成本跳过身为“中发家”的他直接向“大发家”进货。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人并不清楚彼此的底细,交易时一般都会遵循行规行事,所以跳过“中发家”,直接找“大发家”算是犯了忌的。在正常的商品竞争中如果发生此类事件,往往以正常的竞争策略解决。但李建的“生意”由于交易物品及交易者的特殊性,事态最终不可避免地导向了悲剧性的收场。

刺杀“大发家”

长期服用冰毒的李建已有重度中毒的症状,具体临床表现为谵妄、狂躁、严重高血压、快速性心律失常、高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而吸食者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往往伴随幻觉、被害者妄想等精神异常症状,情绪容易失控,行为难以自制。

精神明显异常的李建在一次冰毒注射后,携水果刀怒气冲冲跑到“大发家”处,言语上略有不合,忽地就以利器相向,双方很快从打架演变成械斗。警方赶到现场时,李建犹不清醒,现场一片狼藉,而“大发家”在送往医院救治途中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李建的说法,一次成功的冰毒交易其利润约可以占到50%,也就是说,卖掉一袋28克的冰毒就等于赚进一袋相同重量的。所以“以贩养吸”已是药物依赖者的首选生存之道。当两个药物依赖者因利益冲突而暴力相向时,不难想象其悲剧性的结果。

李建后来回忆道:“当时火气冲上来,就什么也顾不上了,根本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查阅有关资料,记者发现,像李建这样因吸食冰毒而性情大变的人不在少数。

1 2

毒品检测网

客服微信:dupinjiance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