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对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对待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以及应对毒品技能等的影响 方法:根据数字表随机抽取50名进入试验组,50名进入对照组。试验组研究对象接受由研究者及强制戒毒所的心理医生进行的为期3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干预后3个月进行两组间认知、态度以及应对新型毒品的技能的比较。 结果: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滥用者对待新型毒品的认知相比,除了“新型毒品对身体的危害远远小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以及“服用新型毒品后可出现幻觉妄想”外,其余各条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01):干预后3个月…

2013年9月9日 0条评论 5177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吸食冰毒者大多有多个性伴,存在群交性行为;大部分吸毒者吸食冰毒后会出现性亢奋;极少数吸食冰毒者性交时使用安全套。结论 吸食冰毒人群普遍存在高危性行为,艾滋病性病知识存在误区。为有效控制艾滋病性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自21世纪以来,世界毒品消费和生产格局已发生了明显变化,苯丙胺类( Amphetamine-type-stimu-lants,ATS)兴奋剂等新型毒品,将逐步取代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成为全球范围滥用最广的毒品[1]。中国大陆自20世纪9 0年代发现第一例“摇头丸”滥用者以…

2013年9月6日 0条评论 9774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9月3日,李文斌孤独地坐在家里 ;家中昔日3个女人已经不在了。社区将屋内能扔掉的东西全部换成了新的,3个女人生活的痕迹已荡然无存。李文斌出狱后在这个非常陌生的“新家”内辗转难眠,“一闭上眼睛,就听到大女儿喊爸爸,小女儿哭叫着拍门”。南京饿死两幼女的案件虽然事发两个多月,但对父亲李文斌来说,煎熬才刚刚开始。 “一闭上眼睛,就听到大女儿喊爸爸,小女儿哭叫着拍门”,9月3日凌晨,睡了不到2个小时的李文斌又醒了。 “你们能吃能睡,老子吃不下,睡不着呀”,偶尔有朋友约他吃饭,李文斌就会在电话中骂对方。 9月3日上午,在南京市…

2013年9月5日 0条评论 4213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吸毒成瘾是指在反复使用毒品的过程中,机体与毒品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和躯体的病态依赖状况.吸毒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如何成功戒毒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一般戒毒过程主要分生理脱毒和心理脱毒2个方面,生理脱毒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即可见效,急性脱毒率可达100%,但早期的脱毒并不意味着成功戒断毒瘾,半年复吸率达93.5%。对毒品的心理依赖一直是戒毒工作的难题,而复吸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难以根除的心理依赖. 因此针对心理依赖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动机是行为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和有…

2013年9月3日 0条评论 5847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1 社会帮教针对性不强,宣传工作不深八、不遣彻 目前,还没有建立起针对吸毒高危人群的社会帮教系统,社会性的禁毒宣传教育虽然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很难从思想与心理层面发挥作用。在禁毒宣传工作中强调毒品的危害成分很多,而对吸毒者挽救的成分不多,也很少从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干预等层面开展宣传教育。授之于鱼不若授之于渔。不通过宣传让大家掌握一些排遣压力、苦闷的方法,了解一些危机环境下获取帮助的渠道,再广泛的宣传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 社会帮教工作比较零散,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社会帮教工作由禁毒委员会、戒毒所、派出所、社区…

2013年8月30日 0条评论 4357点热度 6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强制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对吸毒人员教育、治疗的场所。强制戒毒所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完善对戒毒人员的管理?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启示,人性化管理是强制戒毒所改造吸毒人员、确保强制戒毒所安全的重要措施。强制戒毒所实行人性化管理,是对以往的管理理念的全新变革,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的归朴返真,而管教民警的身体力行,将促进这一科学理念的实践进程。通过强制戒毒所管教民警的工作实践,摸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人性化管理方法,现与大家探讨如下: 吸毒,是个社会问题,在吸毒人员进入强制戒毒所戒毒后,管教民警面对的是一个个情况各异的…

2013年8月25日 0条评论 3934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