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用的氯胺酮是盐酸氯胺酮,为左旋和右旋体的消旋混合物,对人体多个系统及器官均有广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复杂,涉及NMDA受体、单胺类受体、阿片类受体、乙酰胆碱受体和电压门控通道等,目前认为氯胺酮产生麻醉作用的关键与NMDA受体有关。 氯胺酮(k粉)具有镇痛作用强、呼吸抑制轻及循环系统轻度兴奋等特点,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成年人应用过程中,可产生比较强的类精神分裂症样症状,这类症状在儿童身上反而相对较轻,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儿童。本文就此作一总结。 1对象与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由于…

2013年9月23日 0条评论 4437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毒品象白色的瘟疫,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它肆无忌惮的摧残着人类的健康、摧毁了民族精神和社会道德,给全球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毒品的非法生产、走私贩运、吸毒成瘾,以及伴随而来的暴力犯罪事件严重威胁着亿万公众。随着境外的渗透,享有三十余年无毒之国美誉的我国已不再是一片净土,绝迹多年的吸毒现象又沉渣浮起,吸毒、贩毒人数早已超过十万(1991年统计),形势相当严峻。 目前,声势浩大的禁毒专项斗争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提高全民族的禁毒意识,宣传禁毒知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据报载,前不久在广州侦破了广东最大的…

2013年9月23日 0条评论 6631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结果:共调查1 88名死亡吸毒人员,其中男性占83.3010:年龄为:37.4 a+s 5.7 a;187人使用毒品为海洛因(其中1人漏答),46. 5%吸毒人员死于吸毒注射过量,24.1%死于艾滋病,注射吸毒方式是吸毒过量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为1.445。 结论:吸毒人员多中年死亡,注射吸毒过量及艾滋病是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加强吸毒过量预防宣传培训及扩大过量急救可及性,增加吸毒人员入组抗病毒治疗将有效降低吸毒人员死亡率。 我国西南地区境外,即是世界上最大的毒源地——“金三角”地带,由于这一特殊地理位置,西…

2013年9月17日 0条评论 6311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方法 对17例注射毒品导致的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急诊于术治疗:于术采用垂亢于腹股沟的纵向切口暴露近端髂外血管,试验性地夹闭髂外动脉后,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扫描观察足部动脉血流信号:14例可测到血流信号的患者采用单纯结扎股动脉和切除动脉瘤的于术方法,3例未测到血流信号的患者采用切除动脉瘤血管重建于术治疗,其中1例采用股—股动脉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另2例采用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扩创和切除,10例切口一期愈合,6例切口二期缝合后愈合,1例切口未…

2013年9月16日 0条评论 3969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结果:急性中毒患者均有心率增快及心电图异常,75%有血压升高。尸检发现猝死者心肌细胞均有明显改变。结论:苯丙胺类可导致心肌细胞严重损害,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目前新型毒品中被使用最多的是苯丙胺类,如冰毒(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MA)、摇头丸、麻古(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和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其在理化性质上均相似,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其中MA中枢兴奋性更强,而MDMA致幻作用更强。新型毒品虽然出现时间较晚,但是滥用人群广泛,已经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短期内多次摄入新型毒品,血浆中有毒代谢产物…

2013年9月11日 0条评论 4440点热度 4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滥用甲基苯丙胺(冰毒)行为较普遍,应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实施干预措施,以减少滥用冰毒行为的发生。 云南省瑞丽市地处中缅边境,毗邻著名的境外毒源地“金三角”,长期以来以海洛因和鸦片为主的吗啡类毒品严重泛滥,亦是国内在吸毒人群中首次爆发HIV感染与流行的地区。自2005年以来,瑞丽市针对吸毒人群实施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显著减轻了毒品危害和经注射毒品途径传播的HIV感染。但是,通过对MMT患者逐月进行的常规尿检检测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合并使用甲基苯丙胺的现象。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吸食后对中枢…

2013年9月10日 0条评论 4286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