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对被强制隔离的戒毒人员执行强制隔离戒毒措施的机构。强制隔离戒毒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主管。有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的问题,由国务院对其作出具体规定。 《禁毒法》实施以前,我国的强制隔离戒毒机构由两类组成:一类是由公安机关建立和管理的强制戒毒所;一类是由司法行政部门建立和管理的劳教戒毒所,主要收容经过强制戎毒后又复吸的吸毒成瘾人员。原来的强制戒毒期限为3~6个月、劳教戒毒期限为1~3年为主。 《禁毒法》实施以后,我国的强制戒毒机构统一称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体系…

2013年7月22日 0条评论 4094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毒品犯罪是一个外延极广的概念,在许多国家,毒品犯罪并不是刑法学的概念,而是犯罪学的概念。毒品犯罪是国际公约规定的一种国际犯罪,但毒品犯罪的概念,并没有一个通行的定义,许多学者认为1988年12月 19日联合同通过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第三条就是国际上的毒品犯罪的定义,但也有的学者认为该条只是对毒品犯罪行为作了详细规定,并未下定义。我国1997年的《刑法典》和《禁毒法》对各种具体毒品犯罪分条予以规定,但也未给毒品犯罪下定义。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上对毒品犯罪下了定义。 一种观点认为,毒品犯…

2013年7月20日 0条评论 3716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提倡社区戒毒原因 (一)原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与社区戒毒不衔接,戒毒效果不理想 《禁毒法》实施之前,我国禁毒措施主要是以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为主,吸毒人员在公安机关设置的强制戒毒机构进行强制性的毒瘾生理戒断,在司法行政部门设置的劳教戒毒机构进行劳动教育戒毒,这些戒毒方式都是在封闭的、与外界隔离的场所内戒除毒瘾的,在这些戒毒场所内大多戒毒者都诚心表示以后不再吸毒,但他们离开戒毒机构回到家后,又摒弃操守,重归吸毒路。复吸率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仅仅依靠戒毒机构的脱毒治疗而未较好地动员社区(家庭)的支持力量参与戒毒工作,强制…

2013年7月19日 0条评论 4291点热度 1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家里有人吸毒怎么办 滥用毒品家庭中的自我调节 吸毒给家庭结构、家庭气氛造成损害性作用之后,家庭成员会显示出自我调节的反应以阻断吸毒在家庭中的进一步恶化。 (一)医学治疗 家庭中吸毒成员将成为主要治疗对象。不过,这种治疗最初往往是家庭内治疗,不公开性,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因家庭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所以,家庭的每个人都应注意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必要性。 (二)法律保护 在家庭内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失败之后,家庭内成员开始寻求法律保护,以便将吸毒者送入强制戒毒治疗部门。此外,为了防止其他吸毒者对家庭的骚扰…

2013年7月18日 0条评论 7291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8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吸毒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吸毒在许多国家,乃至世界范围的蔓延、泛滥不亚于任何自然瘟疫的流行;但是由此而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要较任何瘟疫都严重得多。 我国在历史上深受毒品祸害,旧中国有2000万人染上吸毒恶习,阿片烟毒泛滥成灾,成为近代中国贫困、衰弱、落后的重要根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肃毒、禁毒运动。通过坚决而有效的措施,在短短3年就荡涤了祸害旧中国达百余年之久的鸦片毒害。进入70年代以来,毒品活动相继在西方发达国家,进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泛滥。我…

2013年7月17日 0条评论 4334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相当一部分的吸毒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戒毒治疗后,吸毒症状和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症状明显消失,但仍残留社会功能的损害。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寡言少语,与家人疏远等社交能力的障碍。他们面对现实自卑、退缩,对重新生活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畏缩不前,从而难于适应社会生活,使社会交往能力低下,成为阻碍从心理上彻底戒毒、恢复健康正常人的突出问题。戒毒治疗的目的就是使吸毒患者从精神、心理上能够恢复正常,使吸毒患者能重返社会,开始新生活。因此,社交康复是吸毒患者心理精神康复的重要一环。 吸毒患者的社交障碍主要原因为“社交恐怖…

2013年7月16日 0条评论 5026点热度 1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