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毒性作用 致幻性安非他明类(冰毒)对心血管也产生兴奋性作用。与安非他明和甲基安非他明相同,MDMA和MDA可以通过促进末梢神经释放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等。但有学者研究认为致幻性兴奋剂可以通过对心脏窦房结(Sinoatrial Node SA)和增强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 AV)电传导的兴奋作用导致心动过速,并通过增加异位起搏点兴奋的可能,从而导致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尸体剖验主要发现心脏明显增大,重420克,左心室肥厚和轻度扩张,…

2013年7月8日 0条评论 4490点热度 1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为积极推进毒品犯罪死刑的进一步限制与废除,我们有必要从观念上明确毒品犯罪不应当属于刑法中“最严重的罪行”;要科学看待毒品犯罪生成机理及死刑对毒品犯罪预防的有限性;要坚持以司法改革为中心,从司法上积极推进毒品犯罪死刑的限制与废除。 一、问题的提出 毒品犯罪不属于刑法中最严重罪行,已为国际人权法明确肯定。但在我国,由于毒品犯罪和滥用的严峻现实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认为毒品犯罪属于刑法中最严重罪行的观点仍然居于支配地位,该观念不仅为现行立法所肯定,而且也为司法实践所秉持,当前毒品犯罪仍然是我国死刑适用的主要罪名之一。…

2013年7月7日 0条评论 4247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放任型家庭中,因为种种原因,家长放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其原因有可能是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无暇顾及孩子,也可能是父母离异孩子由他人代养,也可能是父母教育理念的偏差,如重智育而轻德育、拜金主义等。 处于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因为缺少必需的家庭教育,容易出现成绩差、厌学等问题,甚至会逃学、结交社会不良人员,从而习得种种不良行为。当这些情况出现时,有的家长在失望之下会转化成“专制型”,对其打骂、体罚,甚至逐出家门任其漂泊。这样一束,孩子接触毒品的机会比一般的孩子要大。另外,孩子在家庭中没有接受过毒品方面的教育,在面对毒品时的抵制…

2013年7月6日 0条评论 3296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冰”毒是指以天然麻黄素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苯丙胺类兴奋剂,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又称“甲基安非他明”或 “脱氧麻黄素”。因其固体形状为结晶体,颇像冰糖,故俗称 “冰”毒,是近年来发现的新一代毒品。 “冰”毒早年曾在日本、韩国流行,因日、韩扫毒,而使制 “冰”基地转至中国台湾。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的“冰” 毒泛滥成灾。据台湾方面公布的数字,全岛有吸食“冰”毒的瘾君子20一30万人。1990年,台湾警方开展了对“冰”毒的大扫荡,迫使台湾一些制贩“冰”毒的老板和技师转移到大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查…

2013年7月5日 0条评论 4408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青少年吸毒的家庭预防机制的优势 1.长期性 从时间角度来讲,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人学之前,青少年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即使是在上学之后,在家的时间有所减步,但是还是占大部分。所以,从时间角度来看,家庭对青少年吸毒的预防和社区、社会、学校等预防机制相比,有着先天的优势。 2.全面性、针对性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因为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基本上全程处于父母的关注中,所以父母最清楚孩子的性格特点.脾气秉性。另外,孩子在家中相对于在其他公共场合会表现得比较随便,不会因为环境…

2013年7月4日 0条评论 3934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一般而言,判决书会对被告人构成累犯的情节予以明确确认,只是对于某些毒品犯罪,由于现行刑法总则规定的一般累犯概念和分则规定的毒品再犯概念发生重合,有时不同法官对同一法律适用问题采取不同的态度。据此,最高法院先后两次就同时构成毒品再犯与一般累犯的被告人适用法律问题作出解释。2000年4月4日颁布的《全国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对依法同时构成再犯与一般累犯的被告人,一律适用《刑法》第356条规定的再犯条款从重处罚,不再援引刑法关于累犯的条款;而2008年12月1日颁布的《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

2013年7月3日 0条评论 2836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